bwin官网跟高净值客户打交道,理财经理常会碰到一个棘手问题:客户手里往往同时联系着多位理财经理。
这时候理财师要是还只说 “我们家产品多好,多有优势”,根本没竞争力 —— 因为大家都这么说,话术早就撞车了。
73% 的高净值客户最后决定跟谁合作,看的不是 “产品好不好”,而是那些 “看不见的价值”—— 比如跟你相处有没有信任感、服务能不能做到细致入微、能不能帮他整合各种资源这些非金融因素。这就是现在服务高净值客户的核心困境。
一方面是 “数据穿透”—— 客户的钱可能散在 6 家不同机构里,你别让他自己对着一堆账单头疼,用可视化的工具(比如聊最近股市特别热,主要是居民存款一部分股市的迁徙,可以把图给客户看)把这些资产全整合起来,他一眼就能看清自己的钱都在哪儿、状态怎么样。
另一方面是 “政策解码”—— 像 CRS、跨境税务这些新政策,别拿专业术语绕圈子,用大白话讲透,比如直接说 “现在香港保单的美元计价优势,已经不如新加坡了”,客户一听就明白。
第二个方向是 “把服务做在前头,想到客户没说出口的需求”,也就是延伸服务链。
比如 “需求预判”—— 要是发现客户在查子女留学信息、咨询海外医疗,别等客户主动问,先把教育信托、海外医疗险的方案准备好;还有 “资源嫁接”—— 别只靠自己单打独斗,找律师、税务师这些专业人士搭个联盟,客户不管是要办金融业务,还是要解决法律、税务问题,在你这儿就能一站式搞定,不用再到处跑腿。
比如 “设计记忆点”—— 客户生日的时候,别送普通的鲜花蛋糕,送一份定制的市场分析报告,比如 “您手里持有的白酒基金开始动了,这个月得重点关注国家对消费政策,我把关键信息都整理好了”,客户会觉得你是真的在为他着想。下文是国常会内容:
还有 “危机公关”—— 要是客户投资亏了钱,别光扔一个 “止损方案” 就完事,得先安抚他的情绪,再跟他讲怎么调整,让他知道你不光管钱,还顾着他的感受。
张总,能用来投资的资产有 2.8 亿,之前一直找外资行服务。我们跟他接触后,先发现他家族信托里的受益人条款有个税务漏洞,接着马上联系香港的律所,帮他设计了离岸架构的优化方案;之后也没断了联系,持续给他发大湾区房产的投资情报。最后张总彻底放心,把所有资产都委托给我们管理,一年下来,我们的管理规模多了 1.2 亿。
要建 “1+N” 的服务小组 ——1 个主理人牵头,再配 N 个不同领域的专家(比如律师、税务师),客户有需求能快速对接;
还要开发客户决策树模型,提前 3 个月预判客户可能需要什么,比如是不是要调整信托方案、有没有海外投资计划。
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,既能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,又能跟客户建立深层信任,比光说 “我们产品好” 管用多了,这样才更容易脱颖而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